♦ 积累不足
年轻的学生没有丰富的人生经验,十几年的经历积累不出深厚的底蕴。而写作和自身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,是在漫长的人生经历中沉淀下来的能力,而不仅仅是一个学期或者一年就能培养出的。
♦ 过度依赖模板
很多学生过去写文章总是像标准化的模板一样,只是机械地模仿已有的范文,放眼一看全是五段话式的文章。尤其在中国,应试作文要求每一位学生有固定的字数和统一的格式,而进入美国大学之后,突如其来的分析与辨证性写作方式让他们手足无措,而只有一学期甚至一年的写作课是远远不够的。
♦ 缺乏自己的思考
学生在分析和论证上很难写得出彩,因为他们缺少广泛的论点和角度,这也是他们认为写作颇具难度的最大原因。多数时候他们只能描述别人说了什么,却没能把这些信息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。我们常常看到学生把自己的观点直接嵌进其他人的观点中,尤其是当他们第一次尝试讨论新的领域里的问题时,就特别喜欢直接找来已有的研究内容。
♦ 对文章体裁了解不足
有的老师会让学生从分析修辞情景开始,包括受众意识、写作目的和文章体裁的学习,但是当他们遇到没写过的文章体裁,就又被打回原形,写出来的句子有时都不能称其为句子。
有时候,学生其实不清楚写作要求和体裁类型,每一个不同的领域的论文写作,都有自己特殊的、约定俗成的惯例。如果不知道这些,学生很难摸清楚其中的门道。比如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,在人称和语气上的要求是不一样的:在记叙文中我们可能更需要用自己的口吻来讲述一个生动的例子,但是对于议论文而言,我们更多地需要用到第三人称来阐明观点以体现正式和客观性。
♦ 对特定领域的写作鲜有接触
对于大学新生,历史、哲学、社会学、经济学、政治科学等等论文都是从来没写过的。更糟糕的是学生对这些内容陌生又熟悉,他们会用一些相近的模板套用在文章里,而不是根据具体的情境来写作,这样就又回到一个定势思维的怪圈里。
♦ 没有明确写作目的
老师们常常会说他们的学生甚至都写不出一个合适的句子,问题不在于学生不会使用正确的语法和句法规则,而是他们很难让说出来的话有意义,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说什么、为什么要说、说给谁听。
以上原因虽然主要针对美国学生,但我们不得不承认,这其中很多原因其实也是中国学生的在英文写作中的通病。